首页 视频号正文

微信视频号为什么没有采用全屏沉浸式交互?

李宣 视频号 2020-05-08 1846 0

一、视频号的尺寸为什么不抖音

我相信在视频号内部,早期决定是做沉浸式全屏还是目前这种限制尺寸的方案,一定发生了一段猛烈的碰撞。

目前,视频号的最大尺寸为1230 x1080(px),最小为608×1080

高宽比最大为11:10,如果视频小于这个比例,上下以黑色背景填充,大于这个比例上下会被裁掉。

那么,视频号为什么最终选择当前的方案呢?

我从以下角度拆解一下背后的逻辑:

  1. 短内容定位;

  2. 社交+算法推荐的逻辑还不完善;

  3. 兼容存量优质库存视频。

(1)首先,我们从视频号的定位说起: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也是一个发现世界的窗口。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字:短内容、创作平台、发现世界。

承载短内容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短文案、图片、小视频、语音等,现实中也往往是这几种的组合形式,从短内容上出发推导不出来任何结论。

我们再从创作平台方面思考一下。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我们主要创作的内容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个人观看或者理解世界的镜像。

作为一个素人,我发现自己手机里全屏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基本是自己不愿直视的,因为基本没有任何观赏性,发给朋友圈之前基本都会剪辑一下,获取局部画面再发送。

我想这不是我个人面临的问题,不信你翻翻你的手机相片。普通大众没有经过摄影的基础训练,更别说修图训练了,对于光、角度、画面的理解基本和小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那么,怎样减少因个人技术造成的内容观赏性损失呢?

前期通过调整焦距,后期通过剪辑(指裁剪)来实现,总之都是为了扩大或缩小视野。

通过扩大视野让人着重于全局感受而忽略局部细节;通过缩小视野让人感受到局部即全部,从而重构感知范围,减少干扰。

扩大视野,作为一个第三方工具是很不好把控的,但是,对于第二点缩小视野,产品是可以强制控制的。强制并不是为了限制用户行为,而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社区内容的整体质量。

这是第一点原因:规避用户创作内容的杂质,提高社会内容质量。

(2)其次,视频号本身的内容理解和推荐上还不够成熟,如果采用全屏画幅的交互,增强沉浸感的同时,也会放大个人感受。

那么,大众感知上,会放大推荐算法的不足,以此带来的整体体验下降,造成大量新用户的流逝。

更何况,大众多数已经被快抖教育过,对于内容的容忍度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如果推荐的内容差,大家就会换个好的平台继续刷。

而当前的尺寸,一屏幕可以承载1.5~2个视频内容,用户的浏览控制权更强,第一个内容差可以快速被第二个内容吸引,从而降低第一个视频带来的不好感受,降低跳出率。

这是第二点原因:减少推荐能力不完善带来的新用户过度流逝。

(3)最后,要知道竖屏的图片,特别是竖屏视频是近两年才开始流行的,相比于从互联网早期一直延续至今的其他尺寸(16:9~9:16)之间的视频素材,简直九牛一毛,而且优质的竖屏短视频基本会在抖音平台优先消费。

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存量的非竖屏优质视频,可以极大的降低视频号内容上的焦虑感,很快补充微信自身短内容的短板。

不管是抖音、快手还是视频号终究都是一款内容消费平台,自身的整体发展和用户体验,最重要的就是对优质内容的争夺,视频号可以避开竖屏内容,直接从存量视频内容上掠取资源,避其锋芒。

这是第三点:更好的兼容存量视频内容,快速沉淀优质内容。

以上。基本就是个人对于视频选择目前尺寸而不是全屏的逻辑思考。

当然,还有很多小点,比如避开和抖音、快手的交互撞车,被外界扣上抄袭的帽子;从抖音搬过来的内容刚好会自动剪裁掉对应的 logo 等。不过这些都很小,并没有太多逻辑性,大家 YY 一下就好。

二、视频号分享到朋友圈可直接播放吗?

不会,以后也不会。

我们都知道目前视频号可分享到朋友圈,但是是以链接的方式展示的,仍然需要打开链接才可以看到视频号内容。

从流量角度来说,如果微信放开这个限制,转发视频号内容到朋友圈可直接播放,这对于视频号的播放量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是,大家还是不要期望了。

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视角出发,视频号、公众号在微信体系内属于同一级别的模块。

虽然,视频号的入口比公众号的入口级别高,但是,这不影响他们的地位平级,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重点扶持的力度不同而已。

所以,当你没看到公众号内容在朋友圈可直接查看的时候,也别期望可以直接预览视频号的内容。

有人说他俩还是不一样的,公众号内容主要是长文字,需要不停的下滑查看,而视频号主要是视频,在一个固定位置就可以看完了。

那就要从朋友圈的角度分析一下了,朋友圈承载的内容主要分为:

  1. 用户自主上传的内容,比如图片、视频;

  2. 用户分享的内容。

目前除了用户自主上传到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以外,其他内容到朋友圈使用的同一套逻辑,都是以超链接的方式进行展示的。

就这一点基本可以板上钉钉了,微信不会为了视频号去改造朋友圈本身信息流展示的架构。这个改造成本是巨大的,而且从视频号长远发展角度来说也是不利的。

如果大家直接可以在朋友圈观看分享的视频号内容,就大大减少跳转到视频号的动机,自然也会减少对视频号的导流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朋友圈满天飞的都是朋友分享的视频号内容,将会对朋友圈自身的内容造成极大的伤害,压缩了朋友圈本身对熟人线下动态分享的生存空间,大家更不愿意分享自身的动态了,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以上。所以朋友圈绝对不会给视频号内容开放内容直接播放的口子。

三、视频号的编辑器太简洁,会不会向快抖看齐

这也是一个很难也很明显的问题。

很难的意思是说对于视频号来说,视频编辑器是一定要做且要尽快赶超的项目。作为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如果本身不提供便捷的创作工具,对于自身生态的打造是非常不友好的。

张小龙在复盘公众号的时候也说过,公众号长期以来轻视了移动端工具的研发,一定程度上导致短内容的缺失,从这一点基本可以推断,微信在视频号创作工具上不会重蹈覆辙。

世面上存在诸多的视频编辑器,而且都已经深耕多年,微信在有限的人力投入下,提供一款功能齐全且便捷的短内容创作工作是非常不现实的,这也是难点所在。

说很明显是说,微信显然不会在自身的架构下去开发过度复杂的短视频编辑器。

这一点可以从最早的IM拍摄视频、朋友圈视频、视频动态的路径看出来,微信并不会选择加强自身的视频编辑能力,不然早做了。

微信作为全民超级APP,目前,已经成为我们手机中最占内存的APP了,虽然在张小龙的控制下,相比于它的服务场景复杂度,自身的大小已经被极度的控制。但是,如果想在本身体量下,原生去研发一个视频编辑工具,且控制住整体的包大小,对于微信整体来说是一个非常挑战的事情。

所以,我个人更愿意相信,后期微信只会对编辑器进行核心功能的迭代,以确保大众可以通过微信便捷的拍摄,并提供简短编辑视频能力。但是绝对不会向各种视频变速、动效等方面去发展迭代。很大概率上这些复杂的视频编辑功能,会由腾讯系其他产品来承载。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公众号的移动端“订阅号助手”来承载。作为微信内部孵化的移动端内容创作工具,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所以,微信并不会在产品内部迭代比肩抖音、快手的短视频编辑器。

四、视频号的交易模型推演

目前,视频号还在内测阶段,在内容和体验上并没有那么友好。最在意它的人往往是那批搞微信流量倒卖的人员。

他们很多要么曾经通过微信赚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要么错过了微信的红利,后期幡然醒悟觉得要抱住微信的大腿,以求翻身机会;最后一种是被前两种各种语言洗脑后,觉得自己也可以喝点汤,整天做些白日梦的人。

不管是哪种人,大家都非常关系视频号的交易模型。

所谓的交易模型,按照第一代产品教父俞军的《产品方法论》来说:

交易模型是产品经理发现和设计的合理机制,它能促进用户做出某种行为(即交易),且可持续(生态是平衡的)。交易模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商业模式,是多变关系平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模式。

翻译成视频号的交易模型,可以理解为视频号要设计一种利益创造和分配机制,让短内容达人持续的进行内容创作分享(在视频号内部),并通过合理的途径进行达人进行内容变现。

视频号本身的利益创作可以分为两种:信息流广告和跳转子生态(小程序、公众号、第三方合作伙伴)变现。

信息流广告这个在视频号全量上线后,很快就就会看齐朋友圈广告,采用同一套体系进行,然后将广告费用通过达人扶持的方式分配收益,这个不必多说。

想象力大的其实是第二种,视频号的链接跳转能力。

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经简短的描述过,视频号必将和微信已有的子生态打通流量,并借助各个子生态进行商业闭环。

目前,已经和公众号进行打通,可以通过视频号跳转到公众号文章中,并借助公众号本身完善的生态进行变现,也是最成熟的。

在所有子生态中,最大想象力的其实是和小程序进行打通,支持视频号跳转到小程序中。

我们知道小程序从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目前日活超过 3 亿,2019年全年交易额突破8000亿(要知道作为独立第三方电商平台,拼多多也刚刚突破万亿),可以说小程序已经稳稳的在线上、线上交易大舞台上站起来了。

如果视频号可以跳转小程序,那么商家就可以直接进行业务交易,这相当于在微信内部,除了公众号以外,直接增加了小程序的外部流程入口。

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当年推行的 4 万亿的投资刺激政策。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小程序本身已经开放了直播能力,自然可以通过视频号,直接给直播间导流,促进交易。

随着淘宝直播、抖音直播、快手直播和微信小程序直播的充分竞争,会进一步加速人们交易行为的变迁,大家逐渐从广告引导购买,转变成主播引导购买。

想象力非常巨大,如果视频号稳定在 3 亿日活,那么可以直接带动小程序子生态的交易额将非常可观。

五、小结

视频号从产品形态上来讲还处于基础的状态,但从微信团队的其他模块迭代路径上来看,他们并不会进行过大的设计改动,很多都是隐藏在背后的优化项。

相信视频号团队也会一样,外部形态和交互不会有大的变动,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是内容的逐渐丰富和特别的社区氛围。

也就意味着视频号团队接下来的工作应该主要集中在推荐算法优化、内容生产(各种机构合作)和其他子生态的关联打通上。

——正文完——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正常用户的使用场景。

我在微信中刷完朋友圈,然后仍然有时间,点击了视频号,在滑动了第10个视频后,看到一汽大众的汽车广告,观看最新车型的视频介绍,顺手点了个赞。

继续下滑若干视频,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姐姐正在用一款智能打包垃圾桶,而此时,他的头像正在显示直播,点击跳转到一个小程序页面。

看到小姐姐正在生动的介绍各类产品,看到中意的物品顺手加入购物车,感觉其他的东西暂时不需要,先付款,自动获取微信此前的快递地址,选中家里的地址,最后通过微信支付支付订单。收起小程序又回到了视频号,继续观看视频。

过一天后,打开小程序–>我的订单,查看快递的动态,看到快递已经到达当前城市,正在派送,关闭小程序,等待快速上门。

zhuayu.png

期望这一天快点到来,也很快就会到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