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主任说:有读者咨询,自己在乡镇工作,每天需要开车上下班,他的身份还是事业编制,没有车补。
在单位公务员40多人,事业编40多人,选调生、三支一扶和临时工加起来100多人,只有1辆公车。
这辆公车专门是为领导服务的,书记是个工作狂,不喜欢呆坐在办公室,需要经常外出工作,所以这辆公车基本上是书记专属,就是书记不用,也是留给有镇长、人大主席及乡镇副职们用,普通干部根本没有坐公车的机会,除非和领导一起。
这个粉丝的咨询很有代表性,一是基层“私车公用”的现象,二是事业编没有车补的现象。
一、基层“私车公用”的现象
乡镇工作人员大多居住在县城,与其工作的乡镇有着近则十几公里、远则几十公里的距离,每次从家到单位来回一趟,油费几十块钱没了。你以为这就算了?这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时候他去所包的村指导、检查工作,有时候还得去县城开会、办业务,全都是开着自己的车,烧着自己的油。
现在私车公用现象:越到基层一线越普遍,工作任务越繁重越普遍,干部级别越低越普遍,地理位置越偏僻越普遍,导致很多干部只能把自己的私车藏起来,开会和下村的事儿能推就推,实在不行下村就骑着自行车,一两天能干完的业务,干一两周,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事业编同志没有车补,也是大家诟病的一大问题
体制内工作人员身份多种多样,混岗混编是基层中的普遍现象,身在其中的朋友特别是年轻人,应该都被领导询问过,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其实同样是在体制内,区别也比较大,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事业编没车补。
众所周知,公车是不能私用的,公车私用是要被追责,另外上面巡察老是关注公车私用情况,为什么就不找找私车公用的问题呢?公车私用固然该查,私车公用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那么没有车补的的事业编制人员因公外出怎么办呢?事照做,车照开,油照加,钱自掏!就科员来说,除个别地方已落实车补外,大部分事业编制科员级别比公务员少500元车补,同工不同酬现象让人无奈,虽心里有怨,但是活总得有人干。
一是事业编没有车补,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制定这项政策的人是公务员,所以在无法平衡全局全面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只能分步实施,那么首先只有从公务员开始。
二是目前中国公务员人数大约是700多万,而事业编人员人数为3000多万,加上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和各地财政普通吃紧的大形势下,如果事业编人员参照公务员全员普发车补,很多地方财政难以承受。
总之,对于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还没有车补的事业编同志。
车轱辘,转呀转,眼看油表到下限,心里有埋怨,额头冒冷汗,只要有公务,哪怕没车补,也要继续干!公车私用,严查不待,应该!私车公用,只讲格局和奉献,点赞!
回头一看,娃的奶粉钱都已不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