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私域流量正文

如何打造好企业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李宣 私域流量 2020-10-22 1616 0

如何打造好企业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我认为,今年,需要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莫过于“私域流量池”了。大家一定要好好关注、认真研究、积极行动。

--什么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一词好像是腾讯提出的。

大家理解私域流量一词,可以先从两个方面去对标理解一下:公域流量、商域流量。

什么是公域流量?

譬如,我们要在线下开一家店,我们会围绕店址周边三公里做市调,调研得出,店址三公里之内有三万人,那么我们会认为这三万人,就可能会是我们的到店客流,就可能会是我们的流量。

但是,这三万人会不会到店,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因为这三万人是这个商圈的公域流量。

也譬如我们在淘宝、天猫、京东开一家店,理论上讲,淘宝、天猫、京东上的几亿用户都可能是我们的用户。但是,他们能不能转化到我们的店铺,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因为那也是公域流量。

什么是商域流量?

譬如,以前我们要做营销推广,要找流量。找流量要打广告。打广告要花钱,要到电视台、电台、报社去花钱打广告。打广告之后会给门店、品牌带来流量。这种流量叫商域流量,也就是人家电视台创造的流量,你要用需要花钱。

包括目前,很多的一些移动互联网平台,也非常具备这样的商域流量价值,譬如抖音的开机广告。

商域流量的特点是广告价值较强,但是一定要花钱。

讲完了公域流量、商域流量,我们讲讲私域流量。

所谓私域流量,就是依托这几年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各种内容平台,依托这些内容平台的关注模式,所建立起来的属于企业自己的私域流量模式。

我们大家会注意到了,这几年以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内容平台,他与用户(阅读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关注”关系。他设计了这一功能--关注,可以使用户去关注他(她)感兴趣的有关平台上的内容账号,使之可以把账号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稳定的阅读关系。

以往零售商、品牌商与用户特别是消费者之间是没有办法用一个工具连接起来,但是,这种内容平台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链接用户的价值工具。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内容平台可以帮助你连接到所有的用户,连接起所有的用户。

这样,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就出现了: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对比公域流量的价值是用户与企业、品牌之间形成更进一步的关系--私域连接关系;私域流量对比商域流量来讲,他不用花钱,就可以产生用户影响,至少是不用花那么多的钱就可以产生用户影响。

--私域流量的核心价值是在于建立了用户连接

其实,大家理解私域流量,一定要从链接一端去理解。也就是从4G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的基于链接的重大变化去理解。

今天,大家都在讲:4G改变了生活。那么4G是如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的呢?主要就是4G的链接把中国社会变成了一个基于链接的社会关系。

4G的技术架构理论上是10亿级的链接,也就是实现了人与人的链接。目前我们看到,从4G技术上线以来,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若干围绕实现人与人链接的平台模式,或者是很多基于实现人与人链接的平台模式实现了快速速发展。譬如微信、头条系,包括这两年快速爆发的短视频平台。

在这些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他确实起到了改变国民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重要价值。目前,基于这种移动化的、手机化的生活、社交、消费、娱乐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基本生活习惯。

更重要的是,基于这种链接,为我们营销带来了新的、更重要的价值工具和手段。

简单的讲:目前的所有企业、所有的营销人员,都必须要融入到这种链接社会。要基于链接重构企业新的营销体系,要基于链接重构个人的营销能力。

如果不具备基于链接环境下的新营销体系、新营销能力,企业、个人都没法生存。

更关键的是,链接给企业实现新的发展,链接给每一个营销人员带来的新的能力发挥可以有无限的价值,可以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失联与连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营销环境。

从直接的效果看,链接可以产生三大价值:

效率价值:这种移动化的链接,不论是借助何种平台,他都可以产生“一键”的效率。这种“一键”的效率对营销来讲就是革命性的;

改善关系:链接不论是借助那个平台,如果你做好的话,他都可以产生改变与用户之间关系的价值。都可以实现由你与用户之间没有关系变成有关系,由关系变成强关系。这对营销来讲也绝对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重构新的业务模式:链接一定可以迭代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商业模式。目前比较火爆的社群零售模式是,未来还将迭代出更多的新商业模式。

即便是传统企业,未来一定会基于链接在企业的业务模式、组织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等各方面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

所以,理解了链接、融入了链接社会,企业、营销人员才会有未来。如果还没有理解链接、没有真正融入到链接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单纯从私域流量这一概念来讲,公域流量不是你的,如果你能借助链接,打造企业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就可能是你的。

从目前来看,经营流量是未来营销转型的主要方向。如何把公域流量转化成私域流量,如何经营好私域流量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新营销模式。

--建立三大平台,打造企业的私域流量池

链接为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改变传统营销的理念、模式、工具、方法。企业必须要尽快学习和掌握这些新东西,推动企业实现新营销、新零售的革命性突变。

当前,借助各种的新工具、新手段,打造自己的思域流量池是当务之急!!!

上面和大家分析了内容平台可以产生私域流量的价值变化。其实,目前不只是内容平台这一单一模式,企业需要建立三大平台,借助这三大平台,打造企业的私域流量池。

一是技术平台,也就是APP。APP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门户网站。大家都知道在PC时代要建一个企业门户网站,那么在移动时代,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门户--APP,特别是大企业,大品牌。如果移动时代,没有属于你自己的APP,那你就意味着被清理了门户。

其实建立自己的APP,关键要搞清楚要做什么?我认为:APP的核心价值就是做用户连接,重点在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一端和应对未来的全渠道交易体系的变化。

未来的企业一定要有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全渠道的抓取用户、经营用户的能力;二是全渠道的抓取订单的能力;三是全渠道的商品快速交付能力。

目前看,构建这三大核心能力,都需要建立起围绕手机一端的的用户链接,基于手机一端的订单体系,基于手机一端的交付体系。

从流量一端来讲,开发自己的APP,建立用户连接,用APP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是企业必须要完成的动作。

很多企业讲,我做了APP但是没人下载,没人用。那肯定是你的模式、方向、用户体验有问题。

大家可以下载看一下肯德基的APP,他的APP的主要功能是用户经营,以用户经营为切入点,实现了五个在线:用户在线、商品在线、交易在线、营销在线、组织在线。我相信:以肯德基现在的感觉,他未来基于APP一端的流量池一定会建的很大。

二是内容平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公众号、头条、微博、抖音、快手等等。

做内容平台一定要从三个方面去规划:链接、传播、卖货。

做内容平台重点在建立用户连接,借助各个内容平台,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企业要构建内容平台矩阵,也就是把各个具备链接价值,目前已经成为目标用户集中关注的内容平台,都要运用起来。

并且,企业建立内容平台矩阵,不能是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零售店更要如何落脚于店,品牌商如何落脚于区域市场。因为这样的链接与产生的传播价值会更显现。

内容平台体系企业务必要赶快建立起来。一是借助内容平台打造私域流量池,如果企业借助各个内容平台建立起自己的私欲流量池,那是非常厉害的。

二是我的观察,很多企业目前发生的问题,主要是原来的传播体系失灵了,新的传播体系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新传播体系之一就是基于内容平台的传播体系。

三是社群平台:主要是以微信为代表。微信的流量池价值非常之大: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这三大模块都具备非常强的流量池价值。

所以,除了公众号这一内容平台外,企业要重视如何打造基于朋友圈、微信群的流量池。

在当前的社群传播环境下,基于微信朋友圈的人的传播,一定会比以往的广告传播其效果强若干。如果一个有万人的企业,其员工都有1000人朋友圈,一次的朋友圈传播触达可以达到1000万,如果你的传播内容做得好,再能产生裂变的话,可能是2000万,原来央视的广告能触达到多少?

所以,从一定角度讲,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私域流量池。但是要会玩,不会玩不行。

微信群更是一个重要的私域流量池。目前,非常高兴的是看到一些大企业都在开始重视构建自己的基于微信群的私域流量池。

据有关报道:永辉云创建立了大约500个微信群,这些微信群已经覆盖了当地13万人口,福州主城区一半的到家用户微信公众号拥有130万粉丝。

永辉通过建立社群,把一天客流的30%拉到群里,建立顾客群,有优惠发到群里。同时基于社交红包做裂变,使一些忠实用户变成自来水,变成商家的KOL,去影响其他用户。

根据永辉提供的数据,永辉借助社交裂变(社交红包+砍价+KOL带货),实现到家业务日订单达到6 万+,小程序订单在到家业态中,贡献超50%。

步步高围绕智慧零售创新,把基于微信的社群、社交模式,作为打造企业私域流量池的主要手段。目前已经完成了模式体系、技术体系的规划,在不断完善创新。

当然,我观察了很多企业的微信群,目前的现状是:群建起来了,也就是池子有了,但是目前只是起到了一个简单链接价值,群里面也只是企业的促销信息推送。这可以定义是社群营销的1.0阶段,我相信,未来会围绕社群营销,围绕微信群搭建起来的私域流量池会玩出更多新的、更有价值的模式。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新的非常重要的营销价值工具--私域流量池;未来的营销一定是基于经营流量的营销变革;学会经营私域流量是新营销、新零售当务之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