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微信正文

探讨企业微信部署的必要性

探讨企业微信部署的必要性


自去年年底企微3.0发布以来,市场中各企业主们对于部署自己公司企微的热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加上疫情的来袭,线下业务受到毁灭性冲击,企微3.0中极其突出的线上营销系统能力,又再一次加剧了公司们拥抱企微的热情。

但对于当前的中国公司来说,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软件系统能力早就走过了那个“一穷二白”的阶段。大家或多或少,正在使用,甚至正在高度依赖于几款业务系统,来帮助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转。企微终究也是万千to B产品中的一个,是公司用来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业务增长的可选择工具之一。

那了解清楚企微这个产品工具的定位,剖析每个公司自身业务需求的特点,已经规划部署企微后如何与正在运行的业务系统更好地协同运转,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文章中,我会分享一下在近期自己的企微部署工作中形成的一些思考成果。另外之后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将自己所负责的企微部署项目的实操过程阶段性地分享给大家。

一、企微的产品定位和价值

我们来回顾一下从2016.04.18企微1.0发布,到如今3.0面世。3年半左右的版本迭代过程中,整个企微的产品演化路径。

图1(企微演化路径)

“连接”可以说是刻在微信团队骨子里的产品基因。企微也是如此,通过3阶段的演化,一个连接企业员工、连接内部各业务环节、连接所有的客户、用户,这样一个连接整个企业商业生态的庞然大物-“企微”,已经开始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

而对于产品使用者——公司来说,前两阶段的产品价值可能没那么大。毕竟在员工协作领域可选择的优秀产品有太多,国外的Slack,国内的钉钉,甚至字节推出的新产品飞书,都在协作工具这个品类上要更出色。另外,向内业务流产品中,不但有各业务模块的老牌系统产品(如财务模块的金蝶),不少公司针对各自的业务特点也会部署私有化的业务系统,这些都已经能解决这方面的系统需求。这也是为什么企微在此之前不温不火的根本原因。

但是当企微打出“连接-企业向外业务场景”这张牌时,这个产品对于公司的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公司的客户、用户都在微信上,而企微能够无障碍完成与他们的高效沟通和运营,能将这些客户、用户形成公司资产,毫无损耗的沉淀和流转。这样的价值诱惑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无法拒绝的,也是现在市场上任何一款CRM产品所无法相匹敌的。

这是我看到的,目前企微这个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并且这个价值重要到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应该忽视。

二、通过企微,将用户沉淀为公司资产

公司业务的根基——用户关系的建立,以及维护长期的用户价值。

这一块的论述我在本文中就不再展开了。相信大家经历过这几年的“流量枯竭”,以及去年对“私域流量”的广泛讨论,对于上述的观点应该有较为普遍性的共识了。

这里我更多想阐述的是,作为公司最重要资产的“用户”,是如何从一个自然用户真正沉淀为“公司资产”的过程。

图2-1(传统过程中的资产流失)

可以感受到,传统上,在公司与用户接触的各个环节中,人的因素始终存在。为了业务的开展,无法避免的会有大量的用户与这些企业中的自然人形成连接关系。

当作为公司员工的人,卸下其公司身份的那一刻,这些连接并没有消失。它依旧存在,且公司难以掌握这些连接的资产。不管公司如何管控,因其人和人连接关系的属性,导致这些用户资产无法避免地变为了员工的个人资产。这对于强调建立稳定的用户关系,谋求单个用户的长期价值的主流商业逻辑下的公司,无疑是无法接受的损失。

目前来看,在不强行改变用户微信使用习惯的前提下,要有效解决上述用户资产流失的问题,用企微改造业务流程成为了唯一解。

图2-2(企微解决用户资产流失问题)

改造后,用户不需要使用新的沟通工具,还是使用微信。整个过程中,用户面对的还是活生生的人。只不过这个企业的人,更加具象化了,他有了认证公司的背书,他有了藏在背后更为标准的业务规范和约束。

更重要的是,这个面向用户的企业员工“微信账号”,是公司的资产,并不由员工自己所有。这样,在整个用户服务的环节中沉淀下来的用户,均可以毫无损耗地沉淀为公司的资产。

这样的关键性价值,让当前很多公司意识到了部署企微的必要性。

三、部署思路

企微部署确实有必要,但不要一上来就把当前的企微作为解决所有业务场景的系统方案。就像上述内容指出的观点,目前企微最大的价值在于连接公司向外业务场景,在于保护公司的用户资产。所以若想更快更及时地为公司带来这两块的收益,那就应该从这块进行切入部署。

最经济的部署方式便是,继续沿用原来的内部协作工具(没有的话也可以用企微,但是个人使用下来如果是强调团队高频协同创作的公司,企微并不是很高效),以及沿用现在正在运行的向内的业务操作系统。将企微定位为——用户关系沉淀,用户运营的最重要阵地。再来看,在公司整体系统生态中的部署规划。

广告.jpg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