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微信正文

企业微信即将成为品牌运营私域流量的必争之地!

李宣 企业微信 2020-09-17 1046 0

市场环境日渐复苏,各大品牌都迫不及待的开始探索新的用户增长和业绩通道。尤其是传统企业大家逐渐产生一些共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 如何寻回【失联】的消费者?

2、 品牌直播后如何转化资源?

3、 私域流量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做?

其实疫情后的商业环境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在“获客、转化、变现、复购”四大难题困扰的当下,企业微信应运而生,让不少企业搭建私域流量茅塞顿开,仿佛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今天我们就从私域流量操盘手的角度来看一下,企业微信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

“流量思维”已转变成“留量思维”

自从2019年私域流量概念大火,各大企业纷纷入局试水,争夺流量红利,而微信平台承载了超过12亿的用户,自然成为品牌运营私域的首选渠道,于是搭建私域流量,进行社群管理成为了贯穿企业营销战略中的核心环节。但是自从今年5月份wetool被封,一时间让众多企业措手不及,面对庞大的用户群体,即使没有社群管理工具,营销动作仍需继续进行,所以企业微信便成为一些企业迁移社群管理功能的主要阵地。

相比于个人微信,企业微信有何优势?用一张图来简单说明。

guojiadanwei.png

做过微信私域的企业应该清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的生态规则越来越难,养号周期不断拉长,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就连想在社群里群发一个福利活动进行裂变,都要担心自己的账号安全,因为一旦被封,之前的所有工作全部清零。再加上员工能够轻而易举的掌握客户资源,如果离职对于公司来讲损失的不只是一个职位,随之带走的财富才是最大的忌惮。而现在企业微信的出现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也正是因为这一功能优化和升级,让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利用企业微信来沉淀粉丝,实现疫情突围。比如最近大家关注比较多的瑞幸咖啡,就是利用企业微信进行社群私域运营完成了市场自救。

zongrenshu.png

这也是瑞幸咖啡第一次和外界深聊今年自己在营销层面的市场自救策略:180万私域用户,每天贡献直接单量3.5万多杯,通过群内信息提醒促单10万多杯,达到这一目标用时仅仅3个月;目前,瑞幸的私域订单贡献已成第三大渠道,并已经超越了第三方外送平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微信的功能权限也是不断的在进行开放,且已有能力精准匹配企业营销战略。

流量越贵,越要高效触达和精准运营

企业微信并不是这两年才推出的,它的上市时间远比大家想象中更早。只不过这些年微信平台独占鳌头,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微信的职场版,即使今年年初疫情爆发,线上办公全民化,也是让钉钉抢先一步占据了市场,企业微信的存在感一直很弱,所以大家对它的印象,多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软件。

但是这半年来的几波更新和调整,让企业微信的定位更加清晰了。一、获客更方便快捷

添加海量用户,是企业做客户服务的第一步,也是构建企业可随时触达的客户池的基础。但是,如何正确添加用户呢?

企业微信添加客户的利器——“联系我”二维码,和微信加好友一样,企业微信用户可以在工作台的“客户联系”中生成。

gonggong.png

这个二维码可以在线下门店中做成立牌、海报,也可以挂接在公众号、小程序商城中供消费者添加。更为强大的是,“联系我”二维码支持活码配置,例如在“618”购物节期间,企业可以通过一个企业活码匹配预设的多名导购、服务人员等,确保每一个进来的客户都能得到妥善的服务。二、高效实现从活跃到成交添加海量用户的目的,是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消费者。如何低成本、高质量地达成这一目的,是每个企业追寻的目标。企业微信提供了一些针对客户服务的效率工具,解决企业面对不断涌入的潜在用户时的激活和促成交易的问题。

(1)个性化欢迎语

企业微信可配置添加欢迎语,顾客扫了「联系我」二维码添加好友后,系统会自动打招呼,如果企业想更系统化的提高服务效率,也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企微管家进行统一设置,打造良好的沟通第一印象,支持图文、网页、小程序多种形式,通过接口对接形成千人千面的客户欢迎语。

huasuan.png

根据过往经验表示,客户首次添加员工的企业微信,或进入到企业微信客户群之后,其注意力最多只能保持5分钟,如果在5分钟之内能够做好及时响应客户,给他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就很有可能立即转化成交。设置贴心的欢迎语可以大大增加客户留存可能性,从而提高成交率。(2)长期精细化运营

将新客户培养成反复下单的忠实客户,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如何让客户复购不流失?企业微信提供了一系列精准管理客户的工具。

【聊天侧边栏】聊天侧边栏帮助商家客服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可直接发送小程序,如商城、会员服务等。消费者和导购行为可被精准匹配,精细化运营。

qibai.png

 

【用户标签】企业微信支持让导购等服务人员为自己熟悉的顾客添加各种不同属性的标签,这个功能还可以和企业已有的CRM系统打通,承接企业过去已经建立好的标签库,但企微现在的原生态标签也是很多运营者头疼的地方之一,目前企微的原生态标签太过单一,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私域运营。不过还是可以通过辅助工具来进行配合使用;

qianbiao.png

 

这样企业就可以把同一类型的客户打包成一个客户群体,即使不拉到一个社群也可以统一服务,促进复购。这样,对客户而言,也享受到了一对一的专人服务优越感。

【沟通快捷回复+个人群发】通过快捷回复的提前设置,提升品牌的一个回复效率;实现一键发送,批量触达。

gougou.png

【客户朋友圈打造】企业微信的【客户朋友圈】,也将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到底。-特定人群标签定向推送,企业可管理、可配置,查看点赞及留言情况。

peipei.png

客户朋友圈支持企业统一编辑,一键同步员工发布,服务人员在客户的朋友圈展示的又是带身份标识的专业形象,持续通过朋友圈更新好的商品、服务、促销活动等,会让客户持续关注到品牌的动向。同时企业微信限制每日只有一条朋友圈,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度打扰客户,企微的定位是服务属性,如果无数次触达用户,那肯定会造成对用户的打扰,同时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7天--1年的时间不看某企业的朋友圈,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但是目前企业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仍有局限,比如朋友圈历史记录缺失,对于企业在沉淀粉丝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阻力。

做私域流量的企业都知道,朋友圈历史记录是私域运营最强的利器,可以塑造和展示个人过往生活、工作轨迹。由于历史记录自带时间沉淀功能,用户信任度非常高,可以通过构建高维人设来降维打击用户心智,为后续成交铺平道路。

虽然企业微信暂时不可查看历史朋友圈,但是据小编了解,目前企微管家已经轻松拾起这项利器,如将历史朋友圈展示为H5页面,通过点击名片即可显示等。三、社群管理升级

前段时间企业微信进行的一波更新中,将社群的功能强势升级,大大优化了当前的社群运营动作。

更新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用户承接、用户筛选、群管理员和群解散。其中最有利于社群运营的就是用户承接和筛选。

(1)离职自动继承客户

在未更新之前,如果企业内有员工离职,那么他手中的用户很难顺利过渡给新同事。其原因则是: 员工离职后,需要用户同意,接替他的同事才能成为用户的好友。 这就相当于要用户再添加一次好友,非常容易造成用户流失;次数多了,还会给用户带来“不专业、公司留不住人”的恶劣印象。

更新之后,如果企业有人离职,可以在「客户联系」-「配置」-「分配离职员工的资产」中,将其管理的用户和用户群分配给别的小伙伴。 这套操作无需客户手动确认,除非客户点击暂不添加,否则新人会在 24h 内自动添加到用户的通讯录中。

这样一来,员工离职后,他手中的用户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移交给新同事,用户的流失率也会大大降低。

(2)用户筛选

更新后,群主可以筛选出重复加入客户群的用户了,还可以把他们一键移出群聊。

nanie.png

 

这个功能对于社群运营的小伙伴们来说,非常有用: 不仅能轻松找出不同群内的重复用户,避免不同群、不同福利政策导致的用户质疑,更重要的是能大大减少工作量—— 之前,想剔除企业微信群的重复用户,是需要运营手动筛选、移除的。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设置统一的筛选标准,不过需要群主确认后才能移除。

 siside.png

 

对于团队 leader 来说,也方便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防止一时大意,出现漏掉的用户。

企业微信即将成为品牌运营私域流量的必争之地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瑞幸选择用企业微信做私域和社群,时间地点和策略都抓的比较好。因此在特殊时期实现了几个自救核心功能:

一、千人千面,私域可以打通瑞幸数据和企业微信数据的对接,可以实现用户标签识别。二、千店千券,不同的门店,不同的产品,可以发放不同的优惠券。三、限时促销,比如瑞幸会定期举办促销,把门店的库存管理系统和门店的微信群打通,做一个小程序,门店的库存商品会有库存折扣,并可以自动清库存。

除了瑞幸,屈臣氏、UR等许多大品牌也开始通过企业微信进行百万用户的盘活,且吃到了一大波红利,就连完美日记都早早把私域流量运营阵地转移到了企业微信里。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微信将会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一块宝地。其实企业微信并不是新兴产物,但是从营销角度来说,目前企业微信确实是企业可以花时间精力去挖掘和探索的一个新的宝藏渠道。企业微信的玩法当然也不止以上这些,引流、裂变、成交、直播带货,围绕企业微信,完全可以搭建出一套系统的玩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销售闭环。

对于各个行业的企业来说,充分利用企业微信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既可以参考优秀的案例,也可以自己主动进行探索,由此才能带来更多的流量和业绩增长。

chaochao.png

企业微信授权服务商,客服电话:4006601126

更多企业微信的问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咨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