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管理”到底是什么?这个玩法要怎么玩?或者,这个新玩法背后有什么新红利、新趋势吗?
大平台产品的功能迭代,之所以能引人注目,表面上是功能变化和玩法更新,实则反应出行业趋势、市场动向,甚至未来几年的商业新红利所在。当看着“上下游管理”这个新功能在新版企业微信中被重点提及,见实冒出了上述问题。
为此,见实系列约着企业微信多位高管一探究竟。其中包括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行业扩展负责人卢青伟;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生态合作负责人李致峰等,他们分别聊起了企业微信“上下游管理”的玩法,和去中心化产业链的新可能,以及不同品牌的不同需求。
01
为什么要推出“上下游管理”?
微信公开课期间,企业微信零售行业负责人张峰提到,做好企业之间的数字化高效协同,能更贴近业务发展。怎么理解?
在企业微信4.0版本介绍中,这部分信息被描述为:“组建上下游通讯录,按企业汇总和管理经销商、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联系人”、“使用上下游通讯录直接联系,跨企业找人跟找同事一样方便”、“会议、文档、日程、微盘等协作工具全面支持上下游,内外协作更高效。可以共享应用给上下游联系人,轻松实现跨企业业务协同”。
但企业微信中的“上下游管理”到底是怎么来的,具体怎么用?
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行业扩展负责人卢青伟告诉见实,由于疫情影响,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等都无法到线下做现场采购或投标,大部分沟通都搬到微信中,但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时用的都是自己各自原有系统,参与者注册后才能做线上采购。如果是上游供应商的相关负责人离职了却没有通知企业,就有可能为企业带来一些合作风险,曾经甚至发生过一些诈骗事件。
而企业微信的特有属性,正好可以解决上下游企业合作过程中的信任问题,即企业和上下游厂商共享一部分通讯录,相关负责人离职或岗位发生调整,企业微信可及时提醒相应接替人员。
此外,很多上下游企业之间已开始尝试打通采购系统、询价系统等应用。比如,企业发出一个招标后,可直接把采购系统放到多家公司中,这种报价和采购的方式都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
02
打通订单管理是重点
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生态合作负责人李致峰告诉见实,虽然整个微信都在强调去中心化方式,但企业微信在B2B和B2C的延展中,需要首先尊重现有行业现状。
当下,整个产业链中一直有一个词叫做链主,即最强势的企业厂商会要求周围厂家根据自己制定的规则来进行对接。
尤其中重要的是,虽然部分头部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和运转效率非常高,但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化能力差距很大。现在,很多企业每天同时要跟几十家厂商、在无数社群中沟通数量、时间、样式等问题,聊天信息都是非结构化数据,一旦出错很难找到出处。而只要有一环出现问题,整个订单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当下最需要解决的,还是打通上下游企业的连接和订单管理应用等系统。
1月11日当天企业微信曾提及的“智衣链”案例非常类似于此。当天腾讯企业微信产品总经理林莉这样介绍说:
“智衣链”服装厂将布料、印花、拉链等30多个上下游加到通讯录中,共享生产进度管理应用,所有生产进度一目了然。此外,智衣链和上下游工厂分别建群,每个群里配置一个机器人,每隔一小时自动发送订单完成情况。如果生产进度明显慢于计划,机器人会报警,负责人即在群中沟通原因,及时作出调整。这种协同策略,让工厂生产效率比过去提升35%。
所谓“链主”,就是星状结构,链主处在产业链的中央。李致峰也认为,在产业合作中,随着行业发展,去中心化的新连接或许会逐渐出现。即网状的去中心化合作方式会出现。
他举例说,华强北电子城是一个大批发商对小批发商、小B对小B之间的社交关系网络,已有去中心化分布趋势。现在刚开始建立的产业链关系多以星状为主,未来也有可能逐渐发展为类似华强北电子城的网状去中心化结构。
03
不同品牌的不同要求
对于平台而言, “上下游管理”是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营的一个环节。不过,不同品牌对上下游协作和管理,乃至对企业微信的提出的需求完全不同。
微信支付餐饮行业负责人谌达和见实提到,有些大品牌希望平台更好的运营和实战案例,以及展开异业合作,与星巴克合作礼品卡、与喜茶合作拼单、与真功夫合作爱心餐等。部分中腰部品牌则希望平台可以提供更好的运营工具,让他们与用户之间的形成更强纽带。
企业微信零售行业负责人张峰则告诉见实,当下产业中,相比货品过载的大超市,“小门店、大连锁”的零售门店发展反而特别好,如广东社区类生鲜“钱大妈”、社区水果门店百果园等企业。
因此,企业微信在进入细分品类后,需要进一步探索细分领域工具需求。比如,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每天发多条朋友圈,部分企业每天最多发一条就可以了,其他时间需要进货;而为了服务C端用户,下一步企业微信会在企业内部能力协同方向继续做更多工作。
这些趋势和需求,或许又将带来新的其微信功能和新商机。
更多企业微信的问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咨询!也可评论留言留下你的问题!
企业微信授权服务商电话:400-660-11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