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北京市高三年级正式开学的日子。
距正常开学时间近两个月后,北京市的高中们终于迎来第一批复课学生。但对复课的学校来说,相较平常的日子,今年要做更多准备来应对防疫要求。无论是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分班教学、防疫时期的校园管理、还是学生健康状况的实时统计等都是学校所需要准备的。
如果说,疫情爆发时检验了公立学校们的在线教学能力。如今,检验的则是学校智慧校园的整体成果。面对防疫期间的种种特殊要求,学校如何能够利用信息化工具完成教学需求,并保障学生复课安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通过在线形式开展教学。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在校生1.50亿人。
疫情检验了智慧校园,但同样带来了相应的机遇。近日,企业微信举办了首场教育行业发布会,发布了针对基础教育行业的解决方案。据了解,企业微信教育行业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后疫情时代的智慧校园变革
在2020年即将过去的三个月中,公立学校智慧教学或许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大规模的实战检验。在这其中,一方面来自对公立学校在线教学体系的检验;另一方面,则来自面对防疫与复课并行的情况,学校智慧校园体系如何帮助公立学校提升管理效率。
1月29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拟于2月17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保障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 根据资料,截至2月19日12:00,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网页浏览次数2300万,访问人次1500万,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线上教学,这次是史无前例,最起码在我们所知道的范围内。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线上教学经验,疫情期间全部的教学都搬到了网上。”杭州市胜利小学校长郭荣强接受采访时说道。
面对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线上教学,郭荣强认为,这个过程学校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科学的课程内容通过有效的技术转换到线上。”对于长期习惯于线下教学的公立学校教师们来说,如何适应特殊时期线上教学自然是一场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许多学校此前存在的采购偏向硬件,软件建设较为薄弱,从业人员缺乏信息化素养等问题便暴露出来。而这也正是疫情期间部分公立学校在线教学中出现“事故”的原因,即原有准备不足以应对大规模在线教学的需求。
在这其中,即有来自教学管理者们的原因。《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尚需创新,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且诸多学校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比较普遍。
但同时也有来自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教育信息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内部盘根错节着不同时期、不同厂商、不同设计理念信息化产品,他们互相之间缺乏融合方式,学校同时使用多种产品难以提升教学效率,需要相应的工具来完成整个智慧校园体系内部的互通互联。
事实上,这也正是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智慧校园变革方向,即学校在完成硬件建设之后,相对应软件引进之后,更需要相应的工具,或者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整个体系完成互联。
例如,广东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在4月27日迎来了初三、高三复学的日子,企业微信打造的智能测温硬件为学校复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安装于校园大门口及宿舍楼入口的测温硬件,在学生进出时进行人脸识别后仅需1秒即可完成测温,同时会将数据汇总到企业微信,供学校领导、老师随时查看,学生体温异常时,老师与家长还将收到信息推送。
最终使得校园内所有的软硬设施都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提升教学本身的效率和效果,并帮助教育管理者提升管理效率。在这其中,一个基本逻辑是,如何让学生可以接受知识,同时降低老师对工具使用的难度。
例如,广州海珠区教育局就把下属学校连接到企业微信中,使用在线会议、审批、微盘等能力。另外,宝鸡市教育局在3天内使13个区县的1300学校以及48万家长接入企业微信,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推进区域一体化协同。
“疫情这一年或许可以称为是全国线上教学的元年。”郭荣强表示,“学校使用线上工具的习惯已经逐渐培养起来,对学校今后教学方式的变革会起到促进作用。”
企业微信定位做“连接”,服务教育局-学校-家庭
“商业性和公益性之间目前还是无法贯通,在这个背景下,我普遍了解的这次疫情中把社交工具转换成教学工具的,就是QQ、微信、企业微信等。”郭荣强说道。
“因为这些工具自身属性不是为教学服务的。”郭荣强这样解释学校做玄烨的原因,“基于我们原先就以企业微信为学校的管理平台,自然而然的,我们就转到企业微信来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这也正是微信做教育的基础思路,即利用其微信等核心社交产品所带来的强关系链和流量势能,复制线下师生关系达到快速覆盖目的。
根据3月腾讯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1.6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6.1%;小程序交易综合超过了8000亿元。值得注意,在《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中教育领域在微信支付人数增速中排名第三,为80%,仅位于政务(190%)、医疗(107%)之后;而同时,海淀家长成北方热搜词等方面的数据。
但与流量变现的逻辑不同,腾讯选择通过服务To B用户来入局教育领域。其核心商业逻辑为,通过腾讯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来对接线下场景,为教育领域提供工具化和基础设施服务。
企业微信便是遵循这个思路开始布局教育行业。近日,企业微信举办了首场教育行业发布会,发布了针对基础教育行业的解决方案。
在发布会上,企业微信提出将为教育服务商提供四种合作模式,上门为学校、教育局服务;教育行业方案共创;教育类功能定制开发;智慧硬件能力结合,即企业微信与智慧硬件服务商通过推出软件与硬件联动方案。
“局-校-家”这三块也是过去我们针对教育行业主要服务的对象,企业微信对这三块都是有功能上的研究和体验上的优化。”企业微信合作运营总经理李致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李致峰表示,企业微信和微信大生态的核心就是“连接”,“我们把很大的能力放在连接上,连接人和人、连接学校内的设备,以及连接局、校之间的体系。”
除面向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公立学校,企业微信同时也在赋能教培机构。企业微信高级行业总监王琼表示,“教育基础功能我们一直在做,教培也是一样的。”
在今年微信公开课上,企业微信3.0版本的升级就提出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获客”的信任问题,二是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问题。事实上这也正是线上和线下机构都关心的问题,即如何降低获课成本,提升效率。
除此之外,在今年微信公开课上,企业微信相关负责人还提到,在To B业务的教育领域里,企业微信实现了基础教育、教培机构和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基础教育关注局校协同和家校共育;对教培机构提供招生管理、沟通服务和内部管理、学员管理的全链条管理工具;为高校的私有化部署、集成校园应用和协同微信使用等需求,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10亿元赋能教育行业,企业微信要做解决方案的基础
对于提供在线教育工具、内容及服务的公司们来说,疫情期间的在线需求突增无疑是一个机遇。但对整个行业来说,竞争无疑是增加了,教育To B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也有了更多玩家携带重兵入局。
在发布会上,企业微信提出将拿出10亿元启动金,激励教育服务商专项服务学校。
相较互联们巨头们在电商等领域的补贴大战,企业微信此次在教育行业的10亿元“补贴”或许显得更加平和。这也是腾讯一贯的作风,将更多的事情交给合作伙伴,建设生态。
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提到,产业发展正在从“开放生态”演化到“生态开放”。腾讯希望成为生态的“共建者”,成为大家的“帮助者”,而不是传统互联网行业的颠覆者。
另一方面,公立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也并不是一家机构能够解决的服务。除了基础的工具服务,学校同样也需要内容、应用等多种服务。在这其中,产品之间的包容性便尤为重要。
“在合作当中,我认为企业微信很好的一点,如果把企业微信比喻成一艘大货轮,他们有很多第三方开发应用商。” 郭荣强说道。
事实上,相较直接提供具体应用,提供“连接”工具更加符合企业微信的定位,即借助其工具属性赋能更多教育局、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将三者串联起来,再通过腾讯其他事业群以及生态合作伙伴的的数字化能力为其提供具体的应用内容。
例如,随着复学季的来临,企业微信还联合腾讯云、智慧校园推出了整套“复学码”解决方案,学生或家长可以在微信小程序内进行健康情况申报打卡,学校和教育部门则可以通过企业微信工作台定时推送健康打卡提醒,并可随时查看学生的整体打卡进度及全市统计进度。
李致峰介绍到,腾讯“复学码”便是以企业微信做基础连接,由腾讯云智慧校园团队负责具体的复学码,“我们内部还是蛮多合作的,大家产品能力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与此同时,企业微信还联合推出晨午检、智慧测温硬件等功能。
据了解,2019年,企业微信服务超过了250万家企业,活跃用户突破6000万,并渗透了超过50个行业;已经有21000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入企业微信生态,超过470万个系统被接入。
“我们提供底层的连接能力,释放对教育行业接口,把企业微信作为教育行业完整解决方案的基础,大家可以在上面叠加自己公司具体垂类的应用。”李致峰说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