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微信正文

企业微信“走出企业”一周年!

李宣 企业微信 2020-12-28 1423 0

yisi.png

一年前差不多同期,在微信每年最吸引外界关注的微信公开课Pro前,企业微信在广州为自己单独开了个“小会”。在宣布3.0版本变化同时,企业微信不再将自身仅定位成企业内部服务工具,而是希望成为企业的数字化助手、企业内外的连接器。

这其实对应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此前预告的变革:企业微信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经过一年发展,这个发展方向被证明是正确的。腾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8月31日,企业微信实现日活跃用户同比100%增长。而在12月23日企业微信2020年度发布会上,最新数据显示,通过企业微信服务和连接的微信用户数达到4亿。目前企业微信上有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过550万。

当以企业内部IM工具起家的企业微信,开始连接微信的12亿用户时,企业微信开始多扮演一个角色:企业的可定制化商业工具。当企业开始用企业微信直接面向C端用户提供服务时,这产生超越传统企业内部IM的价值。

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这样总结企业微信一年来的变化:我们发现帮助企业做数字化,如果只做内部办公那只做了一半。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与自己的消费者、合作伙伴、上下游供应商,甚至整个行业的同行,都会逐渐形成可持续的长期合作关系,这就是“共生”。在未来的数字化里头,企业将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会连接和融入整个社会的“价值网络”当中的一员。

在用户数据持续增长同时,企业微信也在继续增强对企业内外部的连接能力,从数据增长情况看,企业微信这个“从企业外延出去”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在[企鹅生态]看来,这也将为企业微信和行业带来两个明显的变化:

继续将企业微信看做传统企业服务工具是不合适的

虽然外界依然习惯将企业微信与钉钉、飞书等产品进行横向比较,但企业微信如今并不能单被看做企业服务工具,企业微信对自身“企业内外连接器”的定位是更为准确的说法。

这是企业微信目前最明显的竞争优势所在,是同类企业内部IM产品难以替代的商业工具。

比如企业微信的一大价值就是能够通过和微信互通把企业的外部客户连接起来,这是企业可以握在手里的真实用户服务关系。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忽然失去了与客户在线下的连接时,企业微信端沉淀的用户关系展现了价值。

企业微信官方给出的例子是,北京一家西贝餐厅在疫情爆发时,其很多订单忽然取消导致大量食材堆积,餐厅通过企业微信积累的客户关系将食材外送出去,降低了损失。

同时,企业微信对企业内、外部的双向连接能够实现很多独特的功能,比如员工为企业微信积累的客户关系,并不会随着员工的离职而流失,客户关系在企业微信端成为可靠的资产。

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补关系越来越清晰

微信平台的商业生态在过去两年快速发展,2019年微信小程序的总交易金额已经达到8000亿,这个数字在2020年继续高速增长。这个日益增长的交易生态中必然需要各种营销工具和商业工具,而这些工具如果在微信平台被粗暴使用,是会伤害微信自身的产品体验的。这是微信在过去多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企业微信“外延出去”的发展方向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微信开始承载企业的很多商业诉求,并通过与微信的连接能力直接服务12亿微信用户。这个能力在疫情期间显得尤为有价值,比如企业微信在疫情期间承载了很多教育机构和政府的需求,包括为教育行业提供了一套连接教育局、学校和家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家长无需另外下载APP即可和学校保持联系;

在政务领域,企业微信推出政务行业网格方案,居民在微信上咨询办事,网格员在企业微信上答疑解惑,从而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这些需求适合由企业微信来满足。企业微信也宣布发起“企航计划”,在助力中小企业、教育、政务数字化上继续加码:对中小企业提供2亿元数字化扶持基金,同时支持合作伙伴为中小企业免费申领考勤机等办公硬件产品;针对教育行业,提供6亿元数字化扶持基金,并给教育行业开放专门的特殊接口;针对政务领域,提供4亿元数字化扶持基金,助力1000个区县政务数字化。

在[企鹅生态]看来,当企业微信明确了与微信的互补关系,企业微信的增长路径也就清晰了。微信的交易生态和服务生态都需要企业微信的支持,企业微信的能力增强也将是与微信自身生态的成长同步进行的。

企业微信不可忽略的另一价值是助力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微信是天然服务于企业的,是腾讯各种技术能力触达企业的最短路径之一。现在回头看,这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18年将企业微信看做腾讯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的7大工具之一的原因,其底牌就是实现企业微信与微信的打通,这同样是早就预告给外界的一件事。


 

chaochao.png

企业微信授权服务商,客服电话:4006601126

更多企业微信的问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咨询!

12.png

2.png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