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微信正文

企业微信实现了哪些方面的连接

企业微信实现了哪些方面的连接



  前一段时间,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张小龙在2019微信公开课的4小时演讲,让外界看明白一件事:腾讯宣布拥抱产业互联网,启动新一轮整体战略升级,企业微信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实际上,企业微信很有可能创造新的”零售财富“。


  想想看,当下的社区团购,通过微信群做的拼团业务,如果群内的所有用户都是数字化的会员,意味着什么?

  群里的每个用户就都是零售商的会员。每个人都有标签,每个人都有数据画像,每个人都可以判断出来是三口之家,买的是八块钱的苹果,还是四十块钱的樱桃,还是有别的什么喜好。等等。


  这个时候,零售商给他推相关商品内容和营销信息,就是非常精准的,这直接关系到获客成本、营销成本、复购率、周转效率、互动沟通效率。

  实现这些,基础就是企业微信与微信的全面打通,企业微信成为用户与企业的连接器、微信与线下场景的连接器、企业与员工的连接器。

企业微信将可能让目前零售营销在微信生态中的乱序情况归为秩序,让企业真正为需要服务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让骚扰成为关怀。

 

  近期,企业微信已与小程序、微信支付等打通,未来的持续发展,由企业微信而驱动的效率提升,将很有可能创造新的零售物种出来,创造出新的财富空间。

  企业微信在2016年4月上线,如今不仅是对工作场景的再造,在个体与个体的连接之间,而且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上,对跨地域、多人员、复杂流程的公司,都是“智慧大脑”。


  企业微信团队称,企业微信的连接,做三个场景的事情:

1、腾讯提供基础的能力,帮助企业内个体与个体连接,让每个人的效率提升。

2、企业间个体与个体的连接,即连接生态。连接上下游,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

3、企业与一个C端客户的连接。帮助企业增加营收。

  三个场景的连接,分别指向殊途同归的企业数字化的终局:降本、提效、开源。

  连接价值:企业内外部的“连接器”

  企业微信把自己定位做“企业专属连接器”。

  微信要做的,就是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将复杂的行业管理模式,提炼为一些“开箱即用”的轻量化应用。腾讯企业微信产品部行业总监王琼说,“中小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而是更轻便、触手可及的连接的工具。”

  连接首先表现为一种通讯的能力。必须承认,微信重塑了中国社会的社交网络与沟通方式。今天,微信取代电脑、电话,成为特别强大的通讯工具。

  企业微信团队分享,“专属连接器”这个概念,如果回到传统IT领域里面,其实是企业的IT基础架构。这个定位可能要比“企业的数字化操作系统”更加底层。

  因为操作系统会有着种种自带设定,还面临应用兼容性的问题。同样的,作为底层IT架构,企业微信也并不会自己去做企业应用,因为它相信“最根本还是在于客户对业务的理解”。

  基于做企业专属连接器的定位,企业微信将做好三大场景的连接,即 To 企业内部、To B、To C,帮助企业实现三大转变:


1)连接企业内部:

  企业微信能实现在线任务、工作协同,实现知识经验的沉淀和共享;同时,打破“部门墙”,实现信息直达和共享。

  对于传统大型企业而言,IT投资和使用对象常常是一个“倒三角”的关系。庞大的IT系统往往只能服务于人力金字塔的少部分用户。

  企业微信是通过开放的接口,把很多个应用统一集成进来,类似雀巢、沃尔玛这样的全球跨国企业,其分布广泛的基层员工都可以通过企业微信这个入口,方便快捷地访问各种资源,因此更能打破PC设备的限制,把IT投资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2)企业与企业的连接:

  企业微信能帮助企业打通产业上下游链路,盘活数据,完成高效的业务联动,建立闭环;帮助企业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网络,实现连接共生。


3)企业与C端客户的连接:

  连接C端能够带来的价值,企业微信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商超零售场景。因为在零售行业,面对C端的交互频繁。企业微信在零售企业大集团,可以将管理、运营、销售等集成管理,一站式进行。

“企业微信给我们最大的概念就是没有开店、关店的概念。奢侈品行业开店的时候客人需要体验我们的服务,才能购买我们的产品。

  企业微信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工具和平台,零售的一些同学通过企业微信去服务他们的客人,随时随地也可以做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针对门店取货慢、收银时间长,员工激励成本高,项目流程难以管理等行业痛点问题,时尚零售品牌热风利用企业微信开放能力与接口,从门店经营层面切入,通过定制化应用精准解决运营管理难题。



  在连接C端上的想象空间是,企业微信的优势在于,任何一个企业自己去折腾一个APP,都没办法跟微信既有的10.82亿人产生连接。

  成本价值:降低企业数字化成本

  移动互联网重塑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成。但是,商业的本质没有变化。即企业“经商之道”本质未变。依然是“开源节流”:从生产环节上“节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销售环节上“开源”,达成交易,获得收入。


  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经济的到来,需要其服务触角自然触达数字世界,由此,线下的员工触点、流量成本才不会被浪费掉。

“任何一个细分的行业里面,谁能够率先把握移动互联网,谁就有机会把所在行业的生产关系重新理顺,去掉不合理的环节,重新在用户的需求和服务生产商之间,建立一个全新而快捷的互动模式。”企业微信认为。

  但中国的现状是,在进入“数字化”这个阶段前,80%的企业甚至连基本的信息化改造都未完成。除了腾讯、阿里巴巴、华为这些互联网巨头或者产业巨头,大部分中小企业无从下手。企业如何迎接产业互联网的到来?

14.jpg


  大多数企业都在遭遇数字化的尴尬:

  一、完成了IT化后,要进行数字化,连接到移动终端,自己开发了App却无法激励员工使用,还是停留在PC端,而且传统IT的连接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的能力无法真正向外延展,不能触达外部C端,也未能连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二、中小微企业实力有限,连内部的IT改造都没进行过,未将内外部的业务进行模块化、流程化的梳理,管理模式粗放、效率低下,无法沉淀出数据进行后续运营管理的优化提升。

  企业建立全新的互动模式,就需要通过“连接”来达成。企业微信正是为这个需求而生。

  企业数字化推进程度,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关键与投入和 产出相关。尤其是零售行业利薄如纸,如果要花大价钱去做数字化,对企业来讲,是较难以承受的,长期收益也是不划算的。企业微信的连接,恰恰是低门槛的数字化工具,且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数字化成本:


1. 无需培训,和月活10亿的国民应用“微信”的界面一样,连普通的保洁阿姨都会使用。

  在上层,企业微信不需要推动企业的组织变革(毕竟,在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尚未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在底层因为与微信一致的操作界面,简单易用带来的低学习成本,在企业实际选型中推广起来遇到的阻力最小,企业也可以节省下来一大笔培训的支出。

  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意味着在基层员工数量庞大、组织庞大的集团式企业,以及管理复杂的销售导向型企业的成本价值更易凸显。当然,也适合那些需要管理复杂、有着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

  而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长尾企业来说,针对日常办公,企业微信已经提供了各项免费的基础工具,不需再自建IT团队,也不需要采购各项设备。

️太古饮料员工使用企业微信


2.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部署成本低

  针对日常办公,企业微信已经提供了各项免费的标准工具,如丰富的OA应用;而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具体需求各不相同,需要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企业微信开放了201个API接口,引入第三方服务商,为企业打造个性化的应用工具,员工无需下载安装,一键接入。

3.为了帮助企业办公、沟通、管理实现数字化转型,也允许企业接入现有系统,或根据需要自主打造专属的移动办公门户。

4.企业微信与微信互通功能内测,让企业真正的触达外部C端,实现企业上下游的连接,向外延展企业的连接能力。

  方向定位:人即服务

“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张小龙的定调,成为企业微信的新理念。


  微信体系内看,相比于公众号、服务号、支付等基于企业身份、消息推动能力的“弱连接”,企业微信提供的是界面更友好、伴随化服务的“强连接”。


  当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服务窗口,企业不用在微信生态内从零开始苦苦运营,而是自然而然地使线下流量线上化,短暂客户关系长久化,让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企业微信为了给公司提供更多优质的功能服务,与多家三方应用提供商友好合作。在众多的第三方开发服务商中,微企一直以来都得到企业微信官方认可。微企作为目前市场比较受用户青睐的产品,功能符合现在公司的管理需求,其功能主要有哪些呢?



1、微企平台能够实现对企业微信聊天记录信息的云存储,记录长久留存

    微企可以对企业微信内部、企业微信与个人微信、企业微信群聊之间所有聊天记录及客户信息均可云存储、备份。管理者可随时随地查询及导出聊天记录信息,而且微企后台实现远程一键数据自毁等功能,避免信息数据泄漏。


2、微企可以实时度企业微信聊天记录进行监控

    微企可以对企业微信员工与客户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单聊、群聊的会话内容信息均可监控,实时监控聊天记录内容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红包等信息。


3、微企后台可预设敏感词、敏感行为

    微企团队在后台设定敏感词、敏感行为模块,管理者设置好关键词后,员工一旦触犯预设的敏感词、敏感行为,系统即时通知管理员,有效杜绝飞单私单走单等风险。微企可以为所有企业微信用户提供解决从企业微信管理及营销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聊天记录监控功能可以规避员工在微信营销过程中出现飞单、转单、收回扣等行为的出现。





广告.jpg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